CAVEDU 2024-2025 年度報告

CAVEDU 16 (2024-2025)

各位好友們,2025 年過了一半,CAVEDU 也邁入第十六年。本文想和您分享 CAVEDU 從 2024 年至今的成果以及阿吉的一些心底話。首先要與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也是 CAVEDU 重要里程碑!

NVIDIA 教育合作夥伴

阿吉從 2022 – 2025 開始,年年都是 NVIDIA DLI AI 白金大使(註1),去年決定進一步加深與 NVIDIA 合作,並已於 2025 年 6 月,正式成為 NVIDIA 教育合作夥伴 (Service Delivery Partner – Education Service, SDP-ES),日後可將更多優質教學內容帶給更多有興趣的學習者。短短幾句話,要感謝很多人的支持與促成 (其實很激動啊)!

目前 CAVEDU 可執行的 DLI 證照課程包括(但不限於):

2024-2025 成果

除上一段的 NVIDIA SDP-ES 之外,CAVEDU 2024 – 2025 的成果可分成邊緣生成式AI,系統整合與課程活動等主要方面。說明如下。

1 邊緣生成式 AI = 機器人大時代:

NVIDIA CEO 黃仁勳 (後簡稱 Jensen) 這幾年演說中關於機器人的比重明顯增加,因為他認為 AI 正逐漸從代理型 AI (Agentic AI) 邁向實體AI (physical AI),而機器人將是這最好的體現:

2024 Computex
2024 Computex
  • 從 2024 年 GTC / Computex keynote 中,Jensen 用了接近 30 分鐘在談邊緣生成式AI 與 機器人。(阿吉的 Computex 重點導讀)
  • CES 2025:Jensen 說 “機器人的 ChatGPT 時代已經來臨!” 並推出 Cosmos WFM 支援機器人訓練所需的物理正確影片生成模型。
  • GTC 2025 推出了 GR00T N1 開放原始碼機器人框架與 Newton 物理模擬引擎 (阿吉的 GTC WatchParty – robotics)  
  • Computex 2025 則進一步推出 GR00T N1.5 與 Dreams (資料)

經過這兩年多各種生成式 AI 的轟炸之後,大家對於相關的應用場景應該不再陌生。衍伸應用就會著眼在生成式 AI 於邊緣裝置端等各類情境的可能性,而這正是台灣產業的強項之一,所以可以看到諸多廠商在這幾年的 GTC 與 Computex 中都頻繁亮相呢!

為了幫助大家更快上手,NVIDIA 把自家 Jetson 平台所有可執行的範例還有應用的場景都整合在 Jetson AI Lab 網站上,結合自家的 CUDAtensorRTtensorRT-LLM 等技術,不論您的專案應用規模大小,應該都能在預算之內找到合適的套件。

其中最熱門的自然是 Jetson 系列的入門款:Orin Nano Super,目前是處於超級大缺貨的狀態,希望趕快正常供貨。另外預計 2025 下半年推出更頂規的Jetson Thor,Jensen 在 2025 GTC Paris 已經拿在手上亮相了,希望很快可以拿到實體,開箱與大家分享。很多朋友可能會想,邊緣裝置的記憶體到 128 GB 是什麼回事?只能說對於硬體的規格的需求是沒有極限的啦。

我們已將對於 Jetson 的各種心得(踩雷) 寫在 [邊緣AI:使用NVIDIA Jetson Orin Nano開發具備深度學習、電腦視覺與生成式AI功能的ROS2機器人] 一書中,下圖左是前一版  [ 初學Jetson Nano不說No-CAVEDU教你一次懂],這本書曾經在 2023 年請黃仁勳先生簽名,深具意義!

工商一下,找我們買 Jetson 的話,出貨時會幫您處理好所有需要的軟體喔!

2019 – 2025 都一直在寫書

CAVEDU 從 2014 開始接觸邊緣運算,從 Raspberry Pi 開始一路接觸過很多類似的裝置,適逢當時的 maker movement,看到很多亮眼的應用。而當 NVIDIA Jetson Nano 於2019年推出之後,我們發現邊緣運算 (或所謂邊緣 AI) 即將迎來全新風貌,因此將火力集中在 Jetson 全家族,結合了 NVIDIA 深度學習機構的 [透過 Jetson Nano 開發人工智慧應用] 證照課程,這也是當初阿吉決定成為 AI 大使的契機喔!

我們可是一咖皮箱 (裝著20套Jetson Nano) 全台跑透透去上課呢。除此之外,我們也考量了上課可能的各種情境,包含教室螢幕 (VGA/HDMI)、電源配置以至網路狀況,為的就是讓同學們能有最順暢的上課體驗。目前 CAVEDU 針對 Jetson 整合了非常多實用的內容(完整清單)。重點內容包含以下:

2 系統整合 = 再加一點智慧

MCU開發板與微型機器學習(tinyML):從RaspberryPi、ASUS Tinker、Intel Movidius、Google Coral、Arduino系列、LinkIt 7697、Wio Terminal 到 Raspberry pi pico、Micro:Bit,各類 maker / 物聯網開發板(註2),CAVEDU 努力鑽研許多有趣的專題,搭配好用的 IDE 與豐富的周邊(Intel RealSense、ZED、Lidar…),讓大家的創作能更更加多彩多姿。然而,我們不滿足於此,還想從基本的互動控制再深入一點,所以運用機器學習技術來從傳統的感測器資料中獲得更多的資訊。

CAVEDU 已經針對這主題辦理過很多研習與直播,然後也帶入課程當中 (例如阿吉在台科資工的學期課程 [嵌入式系統設計]),專題項目包含以下:景深影像辨識、影像串流AI辨識、車牌辨識、人體骨架辨識、電子鼻、電子舌、桌球姿態分析、腳踏車行為分類、震動異常偵測與智慧氣象站等。上課都是實作,連收資料都要自己來 (請參考以下照片與說明)

3、課程活動 – 大家都要 AI

大家都要 AI 課程,對,大家都要。最好要知名企業推出的,最好要有證照。所以 CAVEDU 才要積極導入各種 AI 課程,才要去考那個超難考的 NVIDIA 認證講師,才要去申請更難申請的 NVIDIA SDP-ES,不容易,但我們做到了。

感謝各級單位長官支持,2025 年的這類課程首發是五月底的新北市青年局系列課程,315個名額,報名幾小時就額滿,真的很熱門!另外美國資料中心也陸續邀約相關課程,一樣超快滿班,我們也收到許多關心的聲音。請大家多多關注 CAVEDU 相關頻道 (本文末),後續一定會有更多課程的!

老師與學生對於軟體硬體上的操作說明常有各種理解不同的狀況發生,實作教學在實務上還是有很多要注意的細節,才能讓學員有最棒的課程體驗。相關資料請參考 CAVEDU blogCAVEDU gitbook

  • AIGO高中職生扎根計劃:這個活動已經參加超過四年了,CAVEDU主要是負責實體課程與應用競賽。前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與全台灣的學生們一起用線上課程的方式實施,這類課程執行起來有非常多的環節。前期需要預錄大量的課程影片以及各種滾動調整,我們也從中學到很多啊。
  • 科普環島列車:這是今年執行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我們教高中生成為活動的講師,讓他們在火車上帶小學生進行各式各樣的AI科普課程,火車在每一個站點的移動時間變成時作時間!我們完成使用各樣的移動設備、移動電源設計教學場域,啟動移動式實作教室。
  • NVIDIA Jetson DLI 課程,道路挑戰賽:從2020年台北教育博覽會開始辦理之後,我們每年都會辦理二到三場,而且是全台走透透去辦。從前期研習課程,到設備提供與諮詢,最後熱熱鬧鬧地辦一場比賽,這裡面真的很多要注意的環節。當然也歡迎找我們一起辦理各種有趣的比賽喔。(連結1) (連結2) (連結3)
  • App Inventor 正體中文翻譯大更新:自從 2018 年從美國回來之後,我還真的一直在做這件事,當然也要感謝 App Inventor 穩定更新,一個平台要營運十多年非常不容易。也請大家用各種方式來支持它,例如去 App Inventor LinkedIn (MIT App Inventor) (App Inventor foundation)按讚,也歡迎多多使用 App Inventor 中文學習網 喔!

2025展望 = 發揮影響力  

阿吉升級成為二寶爸,深感時間破碎與體力不支,只能抓緊零碎時間完成任務,也感謝公司同仁與家庭的全力支持。只能說,機會確實只留給準備好的人。

TVBS專訪

2025 年元旦,我收到 TVBS FOCUS 新聞來信,邀請我兩周後與方念華主播進行一對一深度對談 [AI人才關鍵字! 美防堵中「曼哈頓計畫」]。硬著頭皮講完了,當然很多地方可以更好啦…  總之非常感謝有這次的寶貴經驗,女兒也很開心和同學說 “我在電視上看到我爸爸~” 影片放在下面,歡迎按讚與留言鼓勵專業新聞製播團隊!

全新課程與社群分享

除了在台科大資工系擔任兼任助理教授之外 (與巴拉圭交換生的愉快嵌入式系統課程),也感謝台北大學商學院黃院長的邀請,很高興有機會從 2024 年開始擔任台北大學商學院顧問,並有機會開設生成式 AI 結合金融相關課程。另一方面,我們依然很積極在許多專業論壇與社群活動分享見聞(2025 Robofest 科技報橘專文報導)。

千山萬水 GTC

今年是我第一次受邀參加 NVIDIA GTC,也是疫情之後第一次出國。由於女兒黏我黏得很緊,所以這麼多天不在家給我相當大的壓力 QQ。

在許多 connection / meetup 自我介紹之後,很多 NVer 就會驚呼 “你就是那個 David!” 不是客套,他們是真的覺得 CAVEDU 的成果相當亮眼。我也拿新書和大家一起合照,很多 NVer 都只有在 DLI 課程影片中看過而已,這次一口氣收集了很多本尊,非常開心。

書籍出版

2025 年寫了一本書,也翻譯了一本書。前者是 [邊緣AI:使用NVIDIA Jetson Orin Nano開發具備深度學習、電腦視覺與生成式AI功能的ROS2機器人],後者則是 [生成式 AI 提示工程 – 已前瞻性的設計打造穩定、可信任的 AI 解決方案]。兩本內容我都非常喜歡。寫書是驗證自己是否明白某件事的最好方法,當然也不需要用這麼極端的方法啦… (CAVEDU 著作/翻譯)

2025 翻譯與著作

心境上的轉變

知識的獲取不等於思考的完成,善問者方得其門而入:我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到這個觀點:

有 Google 之前與之後,差別在於找資料的能力。有 ChatGPT 之前與之後,差別就在於提問的能力。

而這兩者甚至與資訊相關背景無關,而是我們一生都要好好磨練的技巧。自從 ChatGPT 問世,最大的變化不是工具變多了,而是人們開始重新學會「如何問對問題」。這其實從來就不是工程師的專利,而是每個世代都該磨練的素養。

只有時間是公平的:受限於一天 24 小時,在各類生成式AI工具問世之後,個人的生產力差異從以往的 3 – 5 倍會一口氣被拉開到 10 倍以上。再者,這類工具讓原本不會寫程式的人,也有機會自行完成原本無法企及的資訊專案,這類案例在各類社群平台已看到太多。但即便 AI 如此方便,我還是常建議學生,要靜下心來好好讀完一本自己喜歡的書。AI 摘要後的資訊確實方便消化,但我還是喜歡大口咬下牛肉時的嚼勁與肉汁呀!

科技進步,不會徵求我們的同意。只能保持開放的心胸多多嘗試囉

維持可管控的進度:做就對了!透過各種方式把過程記錄下來,讓自己一直維持「有在推進」的節奏。這些方法看似老生常談,但要做得好、做得穩、做得久,才是關鍵。我自己算是有記錄狂吧,會固定記錄每日進度,發了幾篇文章、翻了幾頁書、上了幾小時課或是陪小孩多久等等。當進度變得可見、可量化,就比較不會被拖延症打敗。

良好作息:今天做不完?那就去睡覺吧。與其硬撐,不如養精蓄銳,提高單位時間產能而非一味拉長工時。每當被進度追著跑,我都會和夥伴們討論:是不是一開始就估錯時程或高估了產能?熬夜一天可以,但熬夜三天絕對不是辦法。健康,才是一切的本錢。 

1+1 > 2:感謝有許多優秀的同事們一路攜手前進,無論是資訊整合、活動支援、後勤規劃,還是那些看不到但至關重要的環節,每一位的付出都讓整體運作更加順暢穩定。我深信,1 + 1 絕不只是等於 2,而是在互相補位與信任合作中產生的綜效,才是 CAVEDU 不斷推進的動力來源。也因為有這樣一群人,CAVEDU 才能走得遠、走得穩,也走得有意義。

我常用於演講的最後一張投影片

2025 = CAVEDU 16

文字的力量是很大的,傳遞正確的資訊更是有價值的事情。CAVEDU 當年就是從 Yahoo 奇摩部落格開始紀錄對於機器人的點滴成果,慢慢累積就會被看見。時至今日,有更多曝光的管道,您願意的話,今天就可以開始!    

CAVEDU 自2024年以來,在科技教育領域持續深耕,不僅在今年 6 月正式成為NVIDIA教育合作夥伴,同時也明確聚焦於邊緣生成式AI與機器人技術,視其為AI從代理型邁向實體化的最佳體現。為了實踐「按圖施工,保證成功」的目標,我們致力於提供豐富的使用情境與完善的技術文件,並時時檢查來維護文件內容都是最新的。諸多管道(包括官方網站、技術部落格、YouTube頻道、Gitbook、LINE社群等)都能看到我們的研究成果與實務經驗,發揮文字與資訊傳遞的巨大力量。

在具體教育推廣方面,我們持續舉辦多場目前最受歡迎的AI課程,例如新北市青年局與美國資料中心的相關邀約,報名皆迅速額滿,足見市場對於AI學習的迫切需求。此外,CAVEDU也參與了「AIGO高中職生扎根計劃」與「科普環島列車」等創新活動,也積極培訓高中生擔任講師,將AI科普教育推廣至全台。同時,我們把多年的邊緣裝置實務經驗集結成冊,出版《邊緣AI:使用NVIDIA Jetson Orin Nano開發具備深度學習、電腦視覺與生成式AI功能的ROS2機器人》一書,並提供 Jetson 裝置的軟體預裝服務,為學習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除了尖端 AI 技術,我們也回頭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傳統感測器資料,如景深影像辨識、電子鼻等專題,展現了 AI 應用的廣泛性。作為社群的承諾與回饋,CAVEDU 也長期無償投入 App Inventor 正體中文翻譯,體現對開源教育的深厚支持。

只要找到我,我都很樂意為您簽名的~

在AI時代,「問問題的能力」已超越「找資料的能力」,成為每個人一生都需磨練的關鍵技巧。「科技進步,不會徵求我們的同意」,面對科技資訊的飛速變化與 AI 帶來的挑戰,持續學習與快速適應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唯有積極擁抱各類創新工具,更有機會適應變化,畢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CAVEDU 內部分享常提到,保持開放心胸,勇於嘗試與實踐,並建議透過各種方式記錄學習進度,以維持可管控的成長。儘管 AI 帶來了種種便利,靜下心與自己對話、讀本書仍是取得深層理解的不二法門。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CAVEDU 的影響力日漸獲得更多認可,從 TVBS 的專訪、GTC 會場與眾多 NVer 相見歡到各級單位邀約不斷,都證明了我們的點滴成果已逐漸被看見。許多成就都需要累積,當下看似停滯,回頭卻能發現水到渠成。未來,CAVEDU 仍將持續與大家一同探索 AI、機器人與諸多科技創新的世界。您的每一次支持,無論是訂閱、按讚、分享內容,或是參與課程、購買商品服務,都是推動我們持續成長並提供優質教學內容的巨大動力。

期待與您攜手共同探索無限可能,並在快速變化的 AI 時代中持續學習與創新!請持續關注CAVEDU的各個官方頻道,獲取最新資訊與課程機會!       

重要連結

從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我們,請多多與我們互動聊天。CAVEDU YouTube 頻道 已可接受超級感謝,歡迎給我們一杯咖啡啊!當然請先訂閱起來囉!

除了文中超連結之外,以下是CAVEDU的重要資訊:

註1:DLI 是 NVIDIA 深度學習機構 (Deep Learning Institute)

註2:這串清單包含了單板電腦、微處理器開發板與外接加速器,還是有本質上的差別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