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智慧型手機"遙控"活生生的蟑螂 [蟑螂圖多 慎入]

撰文/謝宗翰


圖片來源:Kickstarter: The RoboRoach

這是最近在 Kickstarter 上集資的一個專案,由神經科學家與工程師所開發,在研究蟑螂基本的神經生理後,他們了解到蟑螂會透過觸鬚來判斷是否要轉彎。當蟑螂的觸鬚碰到障礙物,會讓觸鬚上對觸碰敏感的神經元產生神經脈衝(action potentials),傳回中樞神經系統,並讓蟑螂轉彎。因此,他們透過單晶片直接對蟑螂觸鬚的根部進行刺激(因此需要除掉蟑螂的觸鬚並插入電線),如此就可以控制蟑螂的行進方向。因此手機透過藍牙下達指令,蟑螂身上的晶片就會對觸鬚根部發出不同的刺激,用以控制蟑螂。

基本上,雖然筆者自己也很討厭蟑螂,但是我覺得這個專題也未免有點不人道。即使他們強調電刺激以及切除觸鬚(需要麻醉)對蟑螂本身並沒有傷害,但是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樣的控制本身就不對。他們強調公開這個專題有以下的優點:

1. 可以讓學生學習神經控制與表現相關的理論

2. 了解學習與記憶的機制:在持續對蟑螂刺激幾分鐘後,蟑螂就會停止對電刺激做出反應,因為大腦會學習並做出判斷

3. 了解適應與抑制的機制:在把蟑螂放回籠子後,過一陣子再拿出來,蟑螂就又會對電刺激做出反應

4. 了解神經編碼:讓學生學習正確的電刺激頻率。因為生物的神經系統是透過頻率進行編碼

5. 隨機效果:加入隨機的電刺激,觀察蟑螂的適應與反應

至於是不是要透過操弄與殘害生命來學習以上的東西,恐怕就見仁見智了。畢竟這是一個完全公開的專題,也就是說無法控制使用者如何使用這些設備,而不是像學校的生物課有完整的教材與指導老師。

另外,要實作這個專題,需要自己準備夠大隻的蟑螂,並自己把它的觸鬚切掉,插入電線,黏上電路板。

雖然美國國防部也有類似的計畫(過去覺得發展全機械的仿生昆蟲過於困難),然而關鍵點還是在於,研究歸研究,這樣完全開放,是否合適呢?

來看看介紹影片吧:
(yahoo 無法嵌入 kickstarter 的影片,因為 yahoo 不支援新的嵌入碼,所以這裡貼 youtube 上的"如何為蟑螂動手術的影片")

想買一個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