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自己台風與口條? [轉錄自ptt bbs 博士板]

網友insitu 於ptt bbs  博士板分享的文章, 阿吉轉po在此與CAVE所有老師以及朋友們一同分享。

MIT media lab的名言: Demo or Die (秀出來, 不然就再見), 共勉。

================================================

(1) 充分的準備

以報paper為例,你要報告一篇paper,要準備多少reference才夠?

你對這題目這領域的理解程度多少,端看你看過的東西有多少,以前我自己的標準是,報告一篇人家的paper,我至少要看10篇相關reference,不是只看看題目跟摘要,而是把整篇論文好好讀過一次,包括幾篇相關的review,看完了這些,也把主paper看完,我才敢上台報告。

雖然後來高年級後懶了…但是不否認的,以前這些練習,給我打下很好的基本功,因為當你瞭解的多,能夠衍生的想法跟話題多,你才不怕人家問,即使人家問你的東西你不是很瞭解,但你看的夠多夠廣,至少知道人家再問你什麼,而不是茫茫然連人家在啥都不知道。就算你不會答,但也可以知道該去哪裡找資料,回答問題時,也多了很多可以比較的題材跟延伸的討論。這樣你就不會被釘死在台上,不怕被電,自然有信心,甚至還會希望人家多多發問。

我不知道我這樣的標準怎樣,但我看過的學弟妹幾乎沒有一個人這樣做,通常只是把要報的主paper看過,了不起就是看看兩三篇同一系列相關論文…,甚至只看看reference的摘要,就敢講的天花亂墜了。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充分的準備永遠是信心的最大來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多涉獵不同領域的題目

除了自己的專長之外,我也很樂於參加一些其他領域的seminar,甚至曾主動選修不同領域的專題討論,強迫自己去講一些自己不是很懂的東西,例如我是做神經的,我就去報告心臟,我是做生理的,我就去報告遺傳。

就是因為不熟悉不懂,所以準備起來會更謹慎小心,除了可以逼自己吸收不同領域的東西之外,也可以學習其他不同的實驗設計跟想法邏輯,有時候,換個想法想,也可以為自己打死結的實驗設計多找點出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多練習多講

不要怕麻煩,有時候人家不想講的就主動撿去講,小組討論分組時,就去爭取當上台的那一個,讓其他人幫你收集資料,你彙整好去講,也沒什麼不好,一方面多一點練習機會,一方面救了那些不想上台組員,也讓上課老師有好印象,一舉數得有何不好?

以前我們lab每週meeting兩次,坦白說我到現在畢業快一年了,回想起那些冬天一早,在寒風細雨路又滑的天氣騎車搶黃燈的趕8點meeting的日子,還是恨的要死…但不可否認的,那幾年的訓練,讓我看了不少量的論文,也在無數次圓桌會議中,以及無數次老闆的爭執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東西:

怎樣辯論,怎樣說服,怎樣據理力爭,怎樣退讓,怎樣妥協,怎樣取得平衡與共識,怎樣不懂裝懂,怎樣矇混過關,怎樣在完全沒準備的情況下假裝自己準備了很多…XD

想想碩班加博班,大大小小的口頭報告應該也有上百次了,大概什麼樣的場合,什麼樣的聽眾,講的深度,時間要多久,要打的點在哪裡…多多少少了然於心,這對我後來去別的學校兼課也很有幫助。

這些都是靠每一次報告的經驗累積來的,報告次數多了,自然台風跟自信就會起來,總之,就是不斷的練習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要怕提問

其實我從來不想著台下的老師們是在『電』我,只要不是太誇張或是太酸的或是無理取鬧的,我都當作是良性的討論與互動,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的地位平等,都是為了學術在交流在討論,在這中間沒有位階的高低,只有懂與不懂,問與答,學習與討論,甚至到後來我還很希望大家多問我問題,因為如果問到我懂的,我也答的好,反而可以顯出我準備充分,程度很好;而問到我不懂的,也可以讓我知道我的盲點弱點在哪,那邊可以加強。

每次提問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像我在畢業口試的時候,遇到一堆大內高手,痛下殺手,毫不留情,把我痛電了兩個小時,好像我這幾年做的都是垃圾一樣…,自然我被電的眼冒金星@@,但卻也是我這幾年來學到最多東西的一次,被電的很有價值…,因為除了這種場合之外,很多高手才懶的跟你玩真的,或是認真點撥你幾招…,誇獎固然有助於增長自信,但被釘在台上下不來,有時反而可以學到更多東西,所以不要排斥這種良性的『電』…。

而且,換個角度想,正是因為你的內容人家有興趣,想要知道更多,才會一直問你,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肯定,相信各位也聽過有的人報告,一聽就知道他程度很差,沒有準備,沒有誠意,真的是連聽都不想聽,問都不想問,只希望他快點下台…,不要變成那樣的人,總之,就是好好準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投影片的重要

好的投影片,可以讓你的概念簡單易懂,邏輯清楚,報告流利,時間掌握得宜,我都是用投影片算報告時間的,以平均一張一分鐘計,看報告時間多久,就準備多少份量,看是要去蕪存菁還是多加補充,投影片內容盡量圖多字少字體大,有些人很喜歡把整篇論文裡面的字全部複製貼上,然後照著唸課文…,這樣觀眾會想:那叔叔我自己看論文就好了,何必來聽你講?浪費時間!

密密麻麻的字投在螢幕上下面根本看不到,而且會很想睡,此為大忌中的大忌,另外,除非必要,或是有特別的梗,投影片特效不要太多,色彩不必太花俏或太可愛(此針對學術報告,一些比較輕鬆的主題不在此限),重點是你講的內容,而不是多餘的特效,花花綠綠的東西只會模糊焦點,弄巧成拙,分散台下的注意力,不盡然是好事。

因為如果你講的內容好,節奏OK,大家自然會專心…,投影片放出來的內容,是你整理過的精華,也是你光明正大的小抄,投影片播放的順序,是你整篇報告的邏輯思維,甚至有時為了講解方便,把原論文的次序打亂一點也沒關係,結論在一開始就講也沒關係,重要的概念反覆出現也沒關係,重點是台下要聽得懂,口頭報告若不能讓人聽懂,或是多少學到一些概念,吸收到一點新知,就不能算成功。

此外有時候我會預留幾張不會放出但是有可能會被問到的投影片,當作補充資料,有被問到可以馬上放出來講,這樣可以讓人覺得你準備充分有恃無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自信,口條與魅力

對我個人來說是很形而上的東西…沒辦法教,就是經驗跟準備吧!

每個人的特色跟風格不同,多上台去講,邊講邊學,或是多看看人家怎麼講的,好的學起來,壞的不要犯,久了,很多東西自然就會內化變成你自己的,這邊提供一種心態上的自我建設方法:你上台報告,無論是你準備的論文或是你自己的實驗,基本上你應該是那個最懂的人,所以你是在跟大家分享你的專業,你是一個提供者,帶給大家新東西,台下任何一個人懂的程度都不會有你多,即使他們看的比你多,知識比你豐富,但也不可能什麼都懂。

你花了那麼多時間準備,看了那麼多相關文獻,沒有哪個教授會那麼閒,為了你的報告,為了電你,特別去精讀你的主題,甚至是指導教授有時候也不見得懂你在做啥…XD

所以理所當然你應該是最懂的那一個人,在報告時你就是舞台上的主角,你決定要提供的主題,你決定什麼要講什麼不要講,你決定要講的內容深淺…,聽眾的角色是吸收你的知識,並提供你建議,幫你進步,也不要去想:『希望等一下我不懂的時候老闆會出來罩我…』這一類的想法。

不要想著自己有靠山,也不必用哀求的眼光注視老闆,因為如果要老闆罩你你就遜掉了,舞台是你的不是他的,他也不可能罩你一輩子,自己的報告自己負責,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好,自然氣勢跟台風就會出來,即使你緊張到聲音都在抖了,那種台上的信心跟魅力也是藏不住的…,總之,還是要靠充足的準備跟實戰經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大概是個人的一點小經驗

希望對各位學弟妹有所幫助

4 thoughts on “如何訓練自己台風與口條? [轉錄自ptt bbs 博士板]

  1. 歐尼斯特 says:

    受教了~ 哈哈~真是一段精彩的經驗分享~:D

    轉錄跟校內學生們分享^^

    [版主回覆12/30/2009 10:18:15]學習表達真的很重要. 先祝歐兄新年快樂, 要繼續支持CAVE唷.

  2. 熊貓 says:

    講的不錯,也是目前普遍的情況,我遇到的一推(7/10)碩士都是這樣的

    內容空虛 妄加斷言…. 然後如果是抄網路簡報會翻成更簡化的英文

    這就是目前學墊的養成 講了一推垃圾內容 然後用英文簡報看起來很厲害,

    這是現代高階學歷的現象,造成這現象的除了社會與家庭影響外  最大的責任是

    超混的 叫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