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砌人:德國 robotlab 機械人實驗室系列活動

台灣科技與表演藝術媒合服務中心 (Taiwan Performing Arts and Technology Center),由文化部指導,超維度互動dimension+主辦,旨在提供台灣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之跨界媒合、教育與推廣等相關工作,加速科技與表演藝術團隊的跨界創作。本次機砌人:德國 robotlab 機械人實驗室的系列活動,特邀請德國 robotlab 機械人實驗室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展出機畫像互動展,運用 “庫卡工業機器人(KUKA Robotics)”為群眾畫肖像。開放給大眾的”機械人實驗室解密大分享”的演講,以及專為表演與科技藝術相關專業工作者的對談, 進行創作與合作的經驗交換。

密法亞·家保(Matthias Gommel)、馬典娜·海斯(Martina Haitz )及真·察邦( Jan Zappe)於2000年在德國卡斯魯爾的藝術及媒體中心(ZKM)成立機械人實驗室(robotlab)。自此,robotlab一直以獨立藝術小組的身份在藝術及媒體中心(ZKM)進行研究,以工業機械人作為裝置藝術及表演的媒介。這些工業生產的機械人成為機械人實驗室的創作媒介。在機械人實驗室的裝置裡,機械的角色是自主而具創造力的,他們的作品於不同層面探討了人與機械的關係。剛開始時,機械人實驗室透過建立公共實驗室和配置來創造與機械不同的互動模式,這些機械實驗室其後發展成眾多裝置及表演,當中機械人不斷侵佔新的主題或文化範疇。

[機畫像互動展 autoportrait ]

展覽期間: 10.25-11.03

平日(週一~週四) 10:00 AM – 6:00 PM

假日(週五~週日) 10:00 AM – 8:00 PM

機畫像於2002年製成,提供獨特的的畫像服務。庫卡工業機器人的機械手臂舉筆,繪畫人像;畫板置於手臂前,為觀眾而設的坐椅亦已放好,只要有人坐上座椅,機械手臂就會開始為觀眾繪畫肖像。

藝術家將機械手臂的鏡頭聚焦在觀眾的臉孔上;手起手落,肖像隨即利落畫成。完成的畫作,各有不同,出奇不已。 其繪畫技巧與識別臉部特徵的能力, 令機畫像的畫風自成一格。 每次畫作完成,機械手臂就會冷酷不猶豫地把畫作擦掉。對一直坐着等待機械手臂作畫的人,毫不留戀,畫成即毀。機畫像讓機械人與觀眾的關係, 成為繪畫者和繪畫對象, 或是藝術家與客體。 由機械手臂產生的「創作」, 突顯影像複製再現的問題成為機械與人類間的微妙關係。

(以上節錄自官方網頁介紹)

阿吉老師這兩天在樹德科大辦研習, 晚上就專程來高雄駁二特區看看這台機器人. 自行車道旁有一台好大的大黃蜂,挺應景的啊

 

DSC_0870 DSC_0872 DSC_0873 DSC_0874

開始畫了!其實只要坐在位子上大概五秒讓機器人上的攝影機對準照好相之後就可以離開到旁邊等了。整個畫好大約8~15分鐘,端看您面部線條或是身上的服裝而定。原來在機器人的眼中,阿吉老師長得像龍劭華…

DSC_0877 DSC_0880

畫完之後會舉牌讓大家看清楚,然後就擦掉了…   原本以為可以帶一張自畫像回家的。不過也是非常難得的經驗唷

DSC_0887 DSC_0889 DSC_089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