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錢當獎勵的危險 – 洪蘭教授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教授文章

本文章依規定只引用部分, 全文請到洪教授部落格瀏覽。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384

重點不在玩樂高啊, 而是在於酬勞與內在驅力之間的微妙關係。 很多事情一開始是好的, 但一有錢的因素進來就會變質, 的確對於學習者而言, 錢可能會幫倒忙, 甚至建立錯誤的價值邏輯觀。 但反觀另外一點, 如果今天是公司經營者的角度, 管理員工最客觀的指標就是薪水, 如果不用錢管就是用道德勸說, 但是…

道德勸說如果有效, 就不會有那麼多管理的書在市面上賣了… 

======================================”==========

有一個實驗是把受試者隨機分成AB兩組,請他們到實驗室來拼樂高,一連做3天。第一天,兩組都無酬;第二天,A組如果成功拼出一張圖可得到6美元的酬勞,B組無酬;第三天,A組回復無酬,B組則始終無酬。實驗進行到一半時,實驗者藉故離開10分鐘,請受試者等他一下。他其實是到隔壁的觀察室去觀看。結果發現,第一天,兩組人在他離開後都繼續把圖拼完,平均做了4分鐘才停下來休息,表示他們對玩樂高是感興趣的。第二天,A組因為拼完一圖可拿6美元的酬勞,就很勤勞的做;B組仍然跟昨天一樣,做了4分鐘後停下來休息。但第三天情形就不同了,A組因為沒有酬勞了,工作的熱情馬上下降,而B組還是一樣。


也就是說,如果拿金錢去鼓勵某個行為,行為者會失去內在的驅力,短期內很有效,但是長期下來動機會降低,工作會難以為繼。這是為什麼用錢去鼓勵孩子考一百分,久一點後常常會無效。我們如果想要激發孩子的進取心,不可以把重點放在金錢報酬上,要想辦法激發他的榮譽心和自我價值;不能把學習轉換成商業交易,一旦變成商業行為後,就會失去自主性和創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